归档时间:2020-08-17
进入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媒体看南湖

从哲学角度理解“三严三实”

来源:王维       发布时间:2015-09-20 00:00       浏览次数: 194

学习“三严三实”论述时,有人提出疑问:“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做人要实”,讲的不都是修身做人吗,何必重复?

其实三者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修身、做人、律己是人的三种不同状态。修身,讲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做人,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律己,讲的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修身是铸剑,做人是亮剑,律己是防止剑走偏锋。

修身是学习和修炼的过程,是建立信仰的过程,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培养技能的过程,是磨炼意识的过程。经过修身,有了必要的价值观念、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之后,就要投入社会、进入具体事务。在已经具备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下,做事的成与败,关键看做人,也就是怎么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把修身归为生产力的范畴,那么做人就应该归为生产关系的范畴。做人不只是要求个人品格高尚,也不只是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而是指在做事的过程中,让每一个人的长处尽情发挥,让人与人之间的配合达到和谐顺畅,并且不断优化。怎么才能达到“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状态呢?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地做人,也就是站在自己应在的岗位上,做应做的事情。“严以修身”与“严以律己”是体与用的关系。修身是铺筑一条正直的人生轨道,律己是坚定地约束自己不要出轨。修身不严,轨道不正;律己不严,车毁人亡。修身,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不断地增强创造财富、实现价值、造福社会的能力。律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调控自己的能力,知所进,亦知所止,不错用能力,不滥用能力,不在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处使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