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南湖风纪

南湖风纪2014年第7期

来源:未知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25 00:00       浏览次数: 1158

【廉政南湖】

一、市纪委副书记陈光荣来南湖风景区督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工作

9月2日,南湖风景区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工作汇报会召开,区工委副书记尹家辉对全区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陈光荣对我区专项治理后段工作作出强调:一是要深化思想认识;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攻坚克难;三是要强化责任意识,狠抓落实;四是要提高整治效果,建章立制,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确保全区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会后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尹家辉组织召开了我区专项治理工作专题会,就市委督导组对我区专项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区直各单位、各街道进一步深化对专项治理工作的认识,在整体推进的同时,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消灭盲点,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提高整治效果,为做好群众路线工作打好漂亮的一仗。

 

二、南湖风景区建立廉政短信平台

区纪工委监察局严格落实市纪委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紧急通知》,在对公款大吃大喝、公款赠送节礼、公款旅游、公车私用、打牌赌博、工作日中餐饮酒等问题进行明察暗访的同时,充分利用手机短信覆盖面广、传播方便、警示教育效果明显的特点,建立区廉政短信平台。在暑期及中秋节假日期间,向全区各党员干部发送“升学宴”、中秋廉政短信300余条,做到短信学廉、短信醒廉、短信警廉,加强领导干部自身法纪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自觉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拒腐防变能力。

 

三、南湖风景区纪工委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研讨活动

为了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纪检干部的办案能力和水平,近日,南湖风景区纪工委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开展了案例分析研讨活动。

近年来,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纪检监察案件查办工作面临新挑战,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探索对同一类案件查处规律,有助于纪检监察干部准确的理解和运用党纪政纪法规,提高依法查办案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本次研讨活动共选取了3个典型案例,有易有难,主要考察办案人员对违纪事实的定性、纪律处分规则的运用等业务知识。各参会人员围绕案例从理清错误事实、提出定性意见、确定处分种类等方面展开了充分的分析研讨。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对同一案例发表不同观点,阐明各自的定性理由和所依据的党纪条款。区审理室干部在每个案件分析讨论结束后进行点评,从违纪构成的四个要素入手,对这些案例进行正确定性,同时对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说。

此次案例研讨会使与会纪检监察干部受到了一次生动的业务培训,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党纪政纪法规,提高了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工作的能力。

 

【案件快报】

1、衡阳市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万小平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

近日,衡阳市纪委对衡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万小平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

2、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副主席潘逸阳接受组织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潘逸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警钟长鸣】

众人行贿比一人受贿更值得警惕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17日 17:23    来源:三湘风纪网

 

最近,有两起惊人相似的县委书记受贿案受到社会关注:一是安徽泗县原县委书记晏金星案,向晏金星行贿的不仅包括县直机关的干部,还涉及基层多个乡镇的干部;涉及“买官卖官”岗位的不仅包括“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委县政府“两办”主任等要职,还覆盖全县20余个科局和10多个乡镇。二是安徽省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因行贿安徽萧县80多名领导干部被免职:从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县长等数名县领导班子成员,到财政局长、交通局长、教育局长等10多名县直单位领导;全县23个乡镇,近20名党政“一把手”被免。

两案最大的特点是人数众多、涉及面广,送礼者从县级领导到科级干部,每逢年节“争先恐后”“成群结队”给县委书记送礼;县委书记从“半推半就”到“习以为常”,再到“谁不来送不放心”,并“边收礼边交公”以避责。双方均称对当地的“风气”感到“无奈”。与一般送礼遮遮掩掩不同,不少干部送礼时“成群结队”,有一名干部曾3次与其他干部“结伴而行”,共同送给毋保良4.8万元。由此可见,向县太爷送礼在当地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极大败坏了官场风气。而其中很多是随大流者,你送我送他也送,结果成了“谁不去送就不放心”,主观上还是有法不责众的心理在作祟。

司法实践中,在涉及群体性违法犯罪案件时,很多人总会想到“法不责众”这句话,似乎一个案件中违法犯罪的人多了,法律就可以网开一面,不会一网打尽,斩尽杀绝。好像这样做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法不责众,或许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并不是特别严重的事件的一个处理方式,而法不责众不是在任何时候和条件下都适用,因而我们不能让法不责众这样的宽容成为滋生侥幸心理的温床。特别是我们的干部,本应该严于律己,而不能试图钻法律的漏洞,这样的榜示作用,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汗颜。

要说老百姓最恨什么,那得到的答案就是贪官污吏。能够成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是一些有能力有思想有干劲的干部,他们在成为领导之前,也许还是标兵、是典范、是榜样,然而一旦这些人走上领导岗位,就逐渐的迷失了信仰,失去了方向。这些被免职的送礼干部,大部分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诉求,就谈不上行贿,表面上看就是为了套近乎、拉关系;然而其内心深处无非还是希望引起领导的关注或者重视,希望走捷径,能够有所“进步”。可惜他们选错了方向。

云南省麻栗坡县委原书记赵仕永落马后曾有一段为自己开脱的自白:“我在县委书记这个职位上,在时下的社会环境中,不犯罪是不可能的。因为我除了有自己的价值理念,还有一个众人实行的潜规则。”在一些腐败官员的心中,这种官场生态的潜规则已是一种现实,一种正当,这是多么可怕的腐败土壤。

铲除这样的腐败土壤,还官场生态清明,就要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用法治堵住制度笼子的漏洞,让一把手不敢收,让手下不敢送。泗县先后有40多名“送礼干部”被免职,萧县80多名“送礼干部”也被免职。体现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立场,彰显了“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坚强决心,也向广大群众展示了我们党自我净化的勇气和能力。同时,它也打破了一些人“适可而止”“法不责众”的思维定势和侥幸心理,传递出“反腐斗争无禁区、法纪面前无特例”的强烈信号,是我们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