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湖新区2023年决算草案和2024年
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南湖新区管理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向会议报告南湖新区2023年决算草案和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
一、2023年区级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完成3685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9.3%,同比上年增长了6.6%。加上上级补助收入7320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9948万元,上年滚存结余9418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0万元,收入总量为13442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064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592万元,调出资金2500万元,债券还本支出9948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9321万元,支出总量134425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
按照《预算法》规定需要报告的其它重点事项:
1.区级预备费。区级预备费预算400万元,实际支出247万元,主要用于环境整治等民生实事的处置。未使用的153万元,按照相关规定,全部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区级“三公”经费。2023年全区财政性资金安排的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191万元,增长6.1%,增长原因是增加出国经费。其中:因公出国经费2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23万元,增长2.5%,主要是为保障区直单位正常出行,油价上涨导致的运行费用增加;公务接待费47万元,下降21.6%。
3.区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3年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0万元,当年调出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0万元,截至2023年底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5000万元。
4.区级结转资金。2023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结转下年支出9321万元。结转下年支出中,所有项目均为当年结转项目。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23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36664万元,为预算的91.6%,同口径增长100%。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0370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5655万元,上年结转6590万元,调入资金2500万元,收入总量为131779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9798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065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105万元,支出总量为131779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市本级管理,区本级无执行数。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
2023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上级补助收入47万元,收入总量为47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7万元,支出总量为47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平衡。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3年,省核定我区区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45276万元,即2022年债务限额130821万元,加上2023年新增债务额度14455万元。截至2023年底,区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5276万元,控制在省核定的债务限额145276万元以内。
(六)2023年预算执行效果及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2023年,我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预算决算的各项审查意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区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财政管理水平提升,财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政府“三本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1.多措并举,抓好财政收入。一是培育涵养新税源。建立与税务、各街道办事处、管理处财政的联动机制,构建综合治税分析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开展重点行业的深度调研,跟踪企业的税收贡献、销售、设立等情况,寻找全方位的行业发展规律,挖掘潜在增收点。二是强化措施抓征管。切实加大收入组织力度。锚定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收入目标,联合税务部门成立了财源调查小组,扎实做好收入分析预测,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变化和财税政策调控等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深化夯实财政收入基础,坚持重点税源建设和非税收入征管并举,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加强部门联动。盘活资产资源,强化统筹调配,提升管委会资产资源运营效益,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进一步探索财力可持续增长的联动机制。四是积极向上争资。紧盯中央、省、市政策动向,认真研判,积极衔接,大力向上争取资金,壮大地方财力,争取到位各类资金19740万元。
2.精准发力,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坚决贯彻过“紧日子”要求。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完善财力保障机制,为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在预算安排和库款拨付等方面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求,严格落实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二是落实各项社会事业政策。把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事业摆在突出位置,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推动我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医疗保险补贴发放政策;通过发放重点群体就业补贴、创业扶持补贴等,推进重点人群、困难人员等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三是统筹资金推进重点工作。围绕市委“1376”总体思路,加快打造我区文旅产业成为全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引进落地了中华大熊猫苑、优乐文旅产业园、南湖水上运动中心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成功举办了全国家庭帆船赛、全国休闲垂钓赛等系列品牌文化体育赛事,创新推出夜游南湖、星球乐园等诸多新兴业态和网红打卡点。2023年共接待游客1000.69万人次,同比增长42.49%;旅游收入约50.02亿元,同比增长46.14%,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坚守底线,防范财政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抓实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坚持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全额纳入预算管理,通过统筹各类资金、盘活资产资源、争取适当展期等措施,多方化解存量债务,严控增量债务,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二是加强财政运行监控。严格落实三保、直达资金库款保障管理,防止无预算支出挤占财政库款,2023年我区未发生支付风险事件;常态化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持续做好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直达资金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
二、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1225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4.8%,同比上年增收2076万元,增长5.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完成21508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9.5%,同比上年增收5009万元,增长30.4%,增幅排名全市第1名;上划中央级收入完成10901万元,占年度预算的48.5%,同比上年减收2872万元,下降20.8%;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89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45.8%,同比上年减收768万元,下降21.0%;上划市级收入完成5925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7.7%,同比上年增收706万元,增长13.5%。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8943万元,为年初预算80.1%,同比增长6.8%。主要项目安排情况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842万元,增长9.6%;教育支出6401万元,增长5.2%;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357万元,下降7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35万元,下降10.7%;卫生健康支出1362万元,下降23.3%;城乡社区支出15488万元,增长29.5%;农林水事务支出1407万元,增长322.5%。
三、202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
今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主要特点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稳步推进,财税收入实现高质量增长。近年来,我区构建综合治税分析体系,开展重点行业的深度调研,培植特色财源,加强税收精细化管理,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稳经济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涵养税源,实现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严格落实税收目标责任制,实行管委会主任牵头、财政协管领导日常调度、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单位一把手抓落实的四级工作机制。将区本级预算收入分解到各行业主管部门单位,实行按周调度、按月通报传达责任压力,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责任体系。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完成21508万元,增长30.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4601万元,增长11.1%;非税收入完成6907万元,增长105.5%。
(二)有保有压,确保财政支出平稳运行。为全面落实“三保”和过“紧日子”决策部署,一是保障重点,坚持“三保”支出优先。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三保”项目清单和标准,足额编列“三保”支出预算,并对“三保”支出预算全部进行标识,严禁违规提标扩面。建立“三保”支出和其他刚性支出项目清单,在保障“三保”支出和其他刚性支出后,再视财力情况并按轻重缓急排序后安排其他特定目标类项目。二是削减成本、盘活存量。按照中央、省和市各级关于过“紧日子、苦日子”要求,征求各单位意见后,明确了涉改单位“机关运转经费下降15%、区属国企项目支出下降20%、财政类项目支出下降33%以上”的经费预算压减任务。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部门单位“运转经费”一律在上年基础上压减15%,只有压减更多没有例外,并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数”执行,“三公”经费一律只减不增,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达到2年以上的专项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民生领域。三是紧扣文旅主责主业。聚焦盘活南湖伴水旅游、构建景区整体运营、开辟线上旅游营销、拓展旅游消费经济,落地动物主题民宿、网红连锁酒店、个性化酒店多家,规划推进南湖水上演艺、南湖水面游艇咖啡吧、主题乐园等特色文旅项目。市场化模式引进落地了湖南省龙狮公开赛、全国休闲垂钓大赛、湖南省首届全民健身嘉年华等赛事活动,南湖生态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上半年,全区景区接待游客699万人次,实现营收32亿元。重组天赋集团,市场化运营南湖交通三圈、洞庭湖小镇和中华大熊猫苑,目前已实现各类营收达0.6亿元。同时,南湖金融大楼、南湖壹中心等楼宇总部,上半年已实现税收收入1.3亿元,形成南湖财税的强力引擎。
(三)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创新机制改革。自2021年市级事权下放以来,我区涉及城市管理的相关机构增加了4个、各类人员增至676人,每年仅人员经费支出已过5000万元,加之事权重叠、人员冗余,统筹降低“大城管”体系运行成本,此次改革实现了“人员精简85人、财政支出节约1600万元、工作效率提升15%”的三大实效,后续将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探索机构整合、人员精简新路子,全力确保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人居和谐。二是强化绩效管理。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入推进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评审相结合的预算源头管理,开展部门重点项目绩效运行监控,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开展全生命周期跟踪评价,深化监控和评价结果运用,以最小化的财政投入实现最优化的社会资源配置。三是强化三资盘活力度。全面实现资产合法化,经委托第三方机构实地踏勘认定需进行办证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共计63处,认定办证面积共计12.99万平方米。国有企业资产办证已全面启动,上半年我区关于南湖水面不动产权证书已办理2本计1.9万余亩,湖州管理中心湿地已完成测绘56平方公里,对已征收的龙山景区500多栋民房实行湖南省首创“点状供地”模式办证,预计今年可以完成110处以上资产的确权办证工作。四是强化财政评审关口。上半年,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持续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走好五步棋,评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截止目前,预算评审送审已出项目87个,送审金额2.8亿元,审定金额2.6亿元,审减0.2亿元,预算审减率为7.21%。结算评审送审项目61个,审结项目41个,审结项目送审金额0.2元,审结总金额0.2亿元,审减率8.84%。
(四)坚守底线,防范财政风险。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财政经济行稳致远。一是兜牢“三保”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将“三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强化责任落实,加强“三保”运行监测,保证了“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切实兜牢了“三保”底线。二是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建立政府债务风险台账,靠实化债资金来源,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提前完成了年度化债目标任务,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风险预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三是强化管理薄弱环节。对人大监督、审计检查等方面反馈的问题逐项研究对策措施,着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机制、强化民生领域财政资金监管、防范业务与廉政风险等各项重点工作,财政运行总体健康平稳。
三、后段主要工作措施
总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和财政改革情况较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改革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财政收入囿于财源结构和质量,增速放缓,与支出刚性持续攀升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方面,部分支出形成了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正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一)坚定不移抓发展,找准征缴“着力点”。对标对表全年收入目标,分解收入任务;积极做好与重点项目、纳税大户的衔接沟通和跟踪服务,精准挖掘税收资源,做到抓早、抓好、抓出成效;严格落实非税收缴政策,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二)主动加强研究,找准政策“支撑点”。我区继续组织专班收集各类争资信息,抢抓财政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充分发挥项目策划的牵引作用,把握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重点,针对大熊猫苑、洞庭湖小镇、茶博城等特色文旅产品,及时补充优势项目,完善优质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的资金支持
(三)主动减存控增,找准化债“切入点”。严控债务增量,更多运用市场化方式谋发展,严格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清除隐性债务形成的土壤环境,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融资监控;化解存量,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抓实化解债务风险工作,着力化解存量债务。
(四)主动核资清查,找准资产“盘活点”。一是建立资产存量和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挂钩机制,充分结合存量资金使用状况审核新增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从源头上节约财政资金。二是由区财政局牵头委托第三方财务机构核实资产状况,全面摸底区内存量闲置的资产资源,将分散的资产进行统筹整合,建立台账、找准问题完善手续申报办证,为资产盘活奠定坚实基础,拓宽化债资金的筹集渠道,防范债务风险。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今年全区财政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工作任务异常艰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财经委、预工委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加快财政发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为的担当,扎实推进财政各项工作,为谱写富美南湖的新篇章贡献财政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