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气候变化,时冷时热,有的鱼儿不能适应温差,免疫力下降,较易引发春季流行性水霉病。
那什么叫春季流行性水霉病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从显微镜下对水霉进行深度解析。
水霉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往往出现在低温环境、鱼体体表撞伤或擦伤部位,其特点有反反复复,不易根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霉以上特质?
01
什么是水霉?
水霉病是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
02
为什么会得水霉病?
水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一般在水温16-23摄氏度易感,这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发水霉病的鱼特征主要有:
一是免疫力低下的鱼,体型弱小、体质较弱、病鱼、受伤的鱼等都是水霉病的主要攻击对象。
二是机械性和虫害损伤,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鱼体表面如果没有创口的话,一般很少发生水霉病。若鱼体表皮因物理、化学元素或细菌、病毒受到损伤时,水霉则会抓住机会,恶化伤口和病情。
发病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低温、体表机械损伤、虫害。
霉菌已侵入的肌肉组织切片
03
染有水霉病的鱼能不能吃?
不可以吃。
染有水霉病的鱼,说明鱼体内已有毒菌在生长并且出现了质变,那么是不能使用的,也不建议处理后再使用,因为吃了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一系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