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多为单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多数可自止,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为什么会流鼻血?
整个鼻腔里都有粘膜覆盖,粘膜内有血管,粘膜破了就会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可由鼻损伤引起,亦可因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显然新闻主持人鼻出血为后者所致。天气炎热、上火是怎么导致鼻出血的呢?
夏季天气炎热,地表的阳气最盛,人和自然界相互感应,夏天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阳热化火则容易灼伤鼻部脉络,引发鼻腔出血。这种情况,就是大众所谓的上火导致鼻出血。
鼻衄可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实证者,多因火热气逆、迫血妄行而致;虚证者,多因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而致。鼻衄的常见病因病机如下:
➤ 肺经风热
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首先犯肺,致肺失肃降,邪热循经上犯鼻窍,损伤阳络,血溢清道而为衄。
➤ 肺经风热胃热炽盛
胃经素有积热,或因暴饮烈酒,过食辛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燔,循经上炎,损伤阳络,迫血妄行而为鼻衄。
➤ 肝火上逆
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循经上炎,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灼伤鼻窍脉络,血溢脉外而为衄。
➤ 心火亢盛
由于情志之火内生,或气郁而化火,致使血热,心火亢盛,迫血妄行,发为鼻衄。
➤ 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劳损过度,久病伤阴,而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不藏血,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损伤鼻窍阳络,血溢脉外而衄。
➤ 脾不统血
久病不愈,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气不摄血,血不循经,渗溢于鼻窍而致衄。
大多数鼻出血是自发的,没有任何征兆。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大致可分为3类: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和特发性因素。
➤ 局部因素
包括鼻部干燥、鼻部创伤(挖鼻、揉鼻、用力擤鼻涕、摔伤)、鼻腔炎症(鼻炎、鼻窦炎、鼻咽炎等)、肿瘤(鼻部肿瘤、鼻息肉、鼻咽癌、鼻窦癌等)以及由鼻内应用药物感染引起。
➤ 全身因素
包括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都会引起鼻出血。
➤ 特发性鼻出血
指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环境干燥、鼻内异物或者鼻咽癌等)。反复鼻出血可能是全身或局部肿瘤的首发症状。
要不要去医院呢?
遇上流鼻血,很多人的态度会形成两个极端,有的过度担心,有的不当回事。
通常而言,偶尔流一次关系不大,如果有经常流鼻血或鼻血很难止住的情况,一定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不要耽误。
初次或好几年才流一次鼻血,可以先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初步排除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
经常流鼻血,需完善血小板功能、毛细血管脆性实验、鼻腔镜等相关检查。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的鼻出血
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 出血量较大,为连续滴下,甚至成为血流;
● 考虑存在鼻骨骨折、颅骨损伤等可能;
● 鼻出血凶猛,喷射性出血(如累及海绵窦的颈内动脉破裂,晚期鼻咽癌等);
● 鼻外伤后有清亮液体自鼻孔流出,可能为脑脊液鼻漏。
流鼻血时该如何止血呢?
➤ 1. 压迫止血
少量出血时,保持头前倾,用拇指和食指将流血一侧的鼻翼推向鼻梁,并保持5~10分钟,如两侧均出血,则捏住两侧鼻翼。
如果按压10分钟仍出血不止,需及时就诊。
➤ 2. 低头,不是仰头
鼻出血时,自己按压鼻翼止血要采取低头位置,千万不要头后仰,以免血液倒流到咽喉,导致呛咳,影响呼吸,甚至可能引起窒息。
如果口腔内有血液及时吐出来,千万不要憋着,尤其是小孩。
➤ 3. 用冷毛巾敷头
采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部,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
如果不是大病引起的鼻出血,日常应该怎么预防呢?
注意饮食习惯
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及富含营养且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补充维生素C、B1、B2等;减少或避免进食过烫、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空气湿度
气候干燥或空调开放时,注意保持空气湿度,可以在地面上洒些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
可以熬点冰糖雪梨水饮用,滋阴润燥。
减少不良习惯
不要抠鼻子、用力擤鼻或将异物塞入鼻腔等。如果有鼻屎,可以用盐水或温水棉球湿润鼻腔,等鼻屎软化后再用镊子轻轻取出,切记强行挖出,防止鼻腔黏膜的损伤。
此外,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鼻窦炎期间,避免大力擤鼻、喷嚏,避免飞行、潜水。